BOA 行為觀察聽力檢 : 一般來說在嬰兒 6 個月內或 6 個月以上無法 VRA 的小孩。
做檢查前讓嬰兒保持飢餓狀態 ( 看吸吮狀態 )
嬰兒進來時核對身分 ( 姓名、出生年月日 )
詢問家長嬰兒聽能問題、家族史、是否已有介入輔具及復健等個案史。
確認嬰兒身體狀況, BOA 需要有吸吮反應或可觀察的驚嚇反射、眼部反射。
指導語 : 爸爸媽媽抱著寶寶坐好,有聲音不可以干擾,讓寶寶在舒適位置躺好開始吸奶,要能夠讓觀察人員看到臉部狀況。
給超閾值音,可從嬰幼兒 ABR 報告先推估,紀錄最小反應音量 MRL ,把握每次給聲音的時機,避免嬰兒習慣化。
什麼原因來做聽力檢查 ?
新生兒聽力篩檢有無通過 ?
懷孕期間或出生後有無服用特殊藥物 ?
出生時有無併發症 ?
父母對孩子聽力的看法及觀察到什麼 ?
孩子對聲音的反應 ?
是否有配戴助聽器 ? 配戴多久了 ?
動作發展是否正常 ?
有無頭部創傷、癲癇、病毒史 …?
VRA視覺增強聽力檢查 : 一般來說在 5 個月以上到 2~3 歲間,或 2~3 歲以上無法 CPA 的小孩。
孩子進來時核對身分 ( 姓名、出生年月日 )
詢問家長孩子聽能問題、認知發展、是否已有介入輔具及復健等個案史。
確認孩子身體狀況, VRA 需要視力來看增強物,轉頭、眼睛移動來幫助臨床人員判斷。
請家長抱小孩進入聽檢室,若小孩自己可以就自行坐在裡面,調整聲場距離 ( 與喇叭距離約 1 公尺 ) ,讓孩子注意力對準中線 ( 正前方 ) 使觀察者能較好判斷有無轉頭,若是孩子頭位無法對準中線,請家長拿個不有趣的引導物,如 : 卡片,吸引孩子視線回到前方。
開始制約,可以先從 SRT 或 SDT 開始,找尋聲源,轉頭到聲源方向給予增強物 ( 亮箱 ) ,孩子制約後開始降低音量找最小反應閾值。 a. 一開始不要測驗音與視覺增強同時出現,而是確定轉頭正確再給視覺增強。 b. 初始測驗音給 30~40 dB HL ( 若無反應逐次增加 20 dB) 。 c,降 20 升 10 dB 或 上升法調節音量 。
SRT 或 SDT 測完後,測分頻的 NBN 或 Warble Tone 。
輸入報告,並上傳 ( 有 SP number 則印出,並寫下今天詢問之內容,提供下一個檢測者接續詢問 ) ,結束後給孩子增強物 ( 貼紙 )
什麼原因來做聽力檢查 ?
新生兒聽力篩檢有無通過 ?
父母對孩子聽力看法及觀察
孩子看電視、聽電話是否開得很大聲
在無視覺線索下對簡單指令是否有正確反應 ?
孩子會說簡單字詞了嗎 ?
孩子認知、行為有無異常 ?
動作發展都正常 ?( 頭頸部 )
孩子是否能回應他人,有眼神交流 ?
有配戴助聽器了嗎 ? 已經配戴多久 ? 一天配戴多久 ? 型號 ?
是否接受復健課程
孩子平常怎麼叫他的 ?
CPA 制約式遊戲聽力檢查 : 一般來說 2 歲至 5 歲,或 5 歲以上無法舉手或按按鈕的小孩。
孩子進來時核對身分 ( 姓名、出生年月日 )
詢問家長孩子聽能問題、認知發展、是否已有介入輔具及復健等個案史。
確認孩子身體狀況, CPA 需要孩子自行完成指定任務,例如要丟積木,必須確認兒童抓握能力,及願意配合完成指令之能力。
帶小孩進入聽檢室,拿適合此年齡之兒童的玩具,教導兒童聽到聲音要做出什麼反應,並確認兒童聽到聲音動作正確。
丟積木,可以先在小孩隔音間內告訴他,聽到聲音就丟積木到籃子中,沒有聲音就手拿到耳朵旁邊等聲音,牽著兒童的手做幾次後,讓他自己試試看,若制約成功,則開始測驗,對於很小的小孩,也可以請家長回家訓練,有助於下次檢查的速度、準確性。
完成檢查,輸入報告,給孩子增強物 ( 貼紙 )
注意:
聲場測驗頻率為 250~6000 Hz
檢查之頻率順序為左右交替 500 Hz 2000 Hz 4000 Hz 1000 Hz 最後補完剩下的,若聽小孩講話構音差先補高頻 6000 Hz 再測 250 Hz 。
有測分頻音聽力圖,也可以與 SDT 、 SRT 閾值交叉比對,看測驗的合理性,若對兒童反應有疑慮,也一定要在報告中說明清楚兒童狀況。
amywei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
留言列表